股權轉讓涉及個人所得稅常見問題解答 1,股權轉讓個人所得稅的納稅主體? 在股權轉讓交易中,轉讓方為納稅義務人,而受讓股權的一方是扣繳義務人或者是代繳義務人,受讓股權一方履行代扣代繳稅款的義務,但實際情況是扣繳義務人基本都沒有履行代扣代繳義務?陀^上造成主體明確,但是稅款流失的現(xiàn)象,因為扣繳義務人很難準確的了解納稅人轉讓股權部分的財產原值、相關合理稅費,也就無法準確計算應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 2,股權轉讓個人所得稅納稅時間? 國稅函[2009]285號文規(guī)定明確辦理納稅(扣繳)申報的時間分兩種情況: 1)、股權交易各方在簽訂股權轉讓協(xié)議并完成股權轉讓交易以后至企業(yè)變更股權登記之前,負有納稅義務或代扣代繳義務的轉讓方或受讓方,應到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納稅(扣繳)申報,并持稅務機關開具的股權轉讓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完稅憑證或免稅、不征稅證明,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辦理股權變更登記手續(xù)。 2)、股權交易各方已簽訂股權轉讓協(xié)議,但未完成股權轉讓交易的,企業(yè)在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申請股權變更登記時,應填寫《個人股東變動情況報告表》并向主管稅務機關申報。 備注:國稅函[2009]285號出臺此條的背景:自然人轉讓股權多是私下進行,交易完成款項打入私人腰包,基本無帳可查,并且稅務部門只有在納稅人變更完營業(yè)執(zhí)照到稅務機關變更稅務登記時才知曉相關情況,時間相對滯后,造成稅務部門基本無法對自然人股東轉讓股權行為實施有效監(jiān)管。作為納稅人的股權轉讓方來講,稅法對扣繳義務人沒有按規(guī)定代扣代繳時,沒有明確規(guī)定納稅人應該自行向稅務機關進行申報納稅?陀^上也造成了只有少數(shù)納稅人對股權轉讓所得進行了申報,而絕大多數(shù)納稅人沒有進行申報。當然,也不能排除有自然人虧損轉讓股權而沒有進行申報的情形。 3,股權轉讓個人所得稅納稅地點 國稅函[2009]285號進行了具體明確,該文件規(guī)定,個人股東股權轉讓所得個人所得稅以發(fā)生股權變更企業(yè)所在地地稅機關為主管稅務機關。納稅人或扣繳義務人應到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和稅款入庫手續(xù)。 備注:國稅函[2009]285號出臺此條的背景:一般情況下個人所得稅應向扣繳義務人所在地、個人任職或受雇單位所在地、實際經(jīng)營所在地、戶籍所在地、經(jīng)常居住地等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納稅,而個人股權轉讓所得個人所得稅是個例外,其應向發(fā)生股權變更企業(yè)所在地地稅機關申報納稅。這項規(guī)定避免了各地在實際工作中爭搶稅源使得納稅人無所適從的尷尬,也避免了各地地稅機關對一項股權轉讓所得個人所得稅都不管的情況再次發(fā)生,為納稅人申報納稅和稅務機關的效監(jiān)管提供了明確的依據(jù)。明確了主管稅務機關的同時,實際上也就明確了納稅地點。 4,股權轉讓個人所得稅納稅金額如何確定? 1)、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的規(guī)定,對于自然人股東取得股權轉讓所得,應按"財產轉讓所得"項目征收個人所得稅,適用稅率為20%.財產轉讓所得以個人每次轉讓財產取得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即具體計稅公式為:應納稅所得額=財產轉讓收入-財產原值-轉讓中發(fā)生的合理費用;應繳個人所得稅=應納稅所得額×20%。 2)、依據(jù)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貫徹落實企業(yè)所得稅法若干稅收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10]79號)第三條規(guī)定,轉讓股權收入扣除為取得該股權所發(fā)生的成本后,為股權轉讓所得。企業(yè)在計算股權轉讓所得時,不得扣除被投資企業(yè)未分配利潤等股東留存收益中按該項股權所可能分配的金額。 5,股權轉讓個人所得稅納稅監(jiān)管 國稅函[2009]285號有關規(guī)定:稅務機關應加強對股權轉讓所得計稅依據(jù)的評估和審核。對扣繳義務人或納稅人申報的股權轉讓所得相關資料應認真審核,判斷股權轉讓行為是否符合獨立交易原則,是否符合合理性經(jīng)濟行為及實際情況。對申報的計稅依據(jù)明顯偏低(如平價和低價轉讓等)且無正當理由的,主管稅務機關可參照每股凈資產或個人股東享有的股權比例所對應的凈資產份額核定。 備注:國稅函[2009]285號出臺此條的背景:主要是從計稅依據(jù)的考慮,如平價或者低價轉讓且無正當理由可參照每股凈資產或個人股東享有的股權比例所對應的凈資產份額核定,這里是無正當理由,那么什么情況是有正當理由呢?國稅函[2009]285號沒有細說,至此沒有找到相關文件,現(xiàn)實中存在的如股權激勵的形式是否可以作為正當理由?…… 6,國稅函[2009]285號所說凈資產核定如何確定?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股權轉讓所得個人所得稅計稅依據(jù)核定問題的公告》(2010年第27號)規(guī)定,對申報的計稅依據(jù)明顯偏低且無正當理由的,可參照每股凈資產或納稅人享有的股權比例所對應的凈資產份額核定股權轉讓收入。對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房屋、探礦權、采礦權、股權等合計占資產總額比例達50%以上的企業(yè),凈資產額須經(jīng)中介機構評估核實。 備注:以上公告只是說:“對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房屋、探礦權、采礦權、股權等合計占資產總額比例達50%以上的企業(yè),凈資產額須經(jīng)中介機構評估核實”。那也就是說,對除上述以外的凈資產可不經(jīng)中介機構評估核實。那不經(jīng)中介機構核實,又該采取什么辦法?實際上又回到了第“5”點疑問。 7,非居民企業(yè)轉讓中國企業(yè)股權涉及的個人所得稅如何操作?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加強非居民企業(yè)股權轉讓所得企業(yè)所得稅管理的通知》(國稅函[2009]698號) 1)、適用范圍:指非居民企業(yè)轉讓中國居民企業(yè)的股權(不包括在公開證券市場上買入并賣出中國居民企業(yè)的股票)。 2)、納稅時間:扣繳義務人未依法扣繳或者無法履行扣繳義務的,非居民企業(yè)應自合同、協(xié)議約定的股權轉讓之日(如果轉讓方提前取得股權轉讓收入的,應自實際取得股權轉讓收入之日)起7日內,到被轉讓股權的中國居民企業(yè)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繳納企業(yè)所得稅。 3)、股權轉讓所得:是指股權轉讓價減除股權成本價后的差額。股權轉讓價是指股權轉讓人就轉讓的股權所收取的包括現(xiàn)金、非貨幣資產或者權益等形式的金額。如被持股企業(yè)有未分配利潤或稅后提存的各項基金等,股權轉讓人隨股權一并轉讓該股東留存收益權的金額,不得從股權轉讓價中扣除。股權成本價是指股權轉讓人投資入股時向中國居民企業(yè)實際交付的出資金額,或購買該項股權時向該股權的原轉讓人實際支付的股權轉讓金額。 4)、計算方式:在計算股權轉讓所得時,以非居民企業(yè)向被轉讓股權的中國居民企業(yè)投資時或向原投資方購買該股權時的幣種計算股權轉讓價和股權成本價。如果同一非居民企業(yè)存在多次投資的,以首次投入資本時的幣種計算股權轉讓價和股權成本價,以加權平均法計算股權成本價;多次投資時幣種不一致的,則應按照每次投入資本當日的匯率換算成首次投資時的幣種。 5)、繳納稅率:境外投資方(實際控制方)間接轉讓中國居民企業(yè)股權,如果被轉讓的境外控股公司所在國(地區(qū))實際稅負低于12.5%或者對其居民境外所得不征所得稅的,應自股權轉讓合同簽訂之日起30日內,向被轉讓股權的中國居民企業(yè)所在地主管稅務機關提供資料。 8,以轉讓資產的方式轉讓股權涉及的個人所得稅如何操作?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股權轉讓收入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7]244號)規(guī)定:公司原全體股東通過簽訂股權轉讓協(xié)議,以轉讓公司全部資產方式將股權轉讓給新股東,協(xié)議約定時間以前的債權債務由原股東負責,協(xié)議約定時間以后的債權債務由新股東負責。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的規(guī)定,原股東取得股權轉讓所得,應按"財產轉讓所得"項目征收個人所得稅。 1)、對于原股東取得轉讓收入后,根據(jù)持股比例先清收債權、歸還債務后,再對每個股東進行分配的,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所得額=(原股東股權轉讓總收入-原股東承擔的債務總額+原股東所收回的債權總額-注冊資本額-股權轉讓過程中的有關稅費)×原股東持股比例。其中,原股東承擔的債務不包括應付未付股東的利潤。 2)、對于原股東取得轉讓收入后,根據(jù)持股比例對股權轉讓收入、債權債務進行分配的,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所得額=原股東分配取得股權轉讓收入+原股東清收公司債權收入-原股東承擔公司債務支出-原股東向公司投資成本。其中,原股東承擔公司債務支出不包括應付未付股東利潤。 9,轉讓上市公司限售股涉及的個人所得稅如何操作? 根據(jù)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證監(jiān)會《關于個人轉讓上市公司限售股所得征收個人所得稅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09]167號):自2010年1月1日起,對個人轉讓限售股取得的所得,按照"財產轉讓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征收個人所得稅。通知規(guī)定:限售股包括:①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完成后股票復牌日之前股東所持原非流通股股份,以及股票復牌日至解禁日期間由上述股份孳生的送、轉股(以下統(tǒng)稱股改限售股);②2006年股權分置改革新老劃斷后,首次公開發(fā)行股票并上市的公司形成的限售股,以及上市首日至解禁日期間由上述股份孳生的送、轉股(以下統(tǒng)稱新股限售股)。個人轉讓限售股,以每次限售股轉讓收入,減除股票原值和合理稅費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即:應納稅所得額=限售股轉讓收入-(限售股原值+合理稅費);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20%。本通知所稱的限售股轉讓收入,是指轉讓限售股股票實際取得的收入。限售股原值,是指限售股買入時的買入價及按照規(guī)定繳納的有關費用。合理稅費,是指轉讓限售股過程中發(fā)生的印花稅、傭金、過戶費等與交易相關的稅費。如果納稅人未能提供完整、真實的限售股原值憑證的,不能準確計算限售股原值的,主管稅務機關一律按限售股轉讓收入的15%核定限售股原值及合理稅費。 10,非貨幣性資產投資評估增值是否納稅?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非貨幣性資產評估增值暫不征收個人所得稅的批復》(國稅函[2005]319號)規(guī)定,對個人將非貨幣性資產進行評估后投資于企業(yè),其評估增值取得的所得在投資取得企業(yè)股權時,暫不征收個人所得稅。在投資收回、轉讓或清算股權時如有所得,再按規(guī)定征收個人所得稅,其"財產原值"為資產評估前的價值。但國稅函[2005]319號已于2011年1月4日被宣布全文失效廢止。因此,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等規(guī)定,以非貨幣資產對外投資,都作為財產轉讓行為,其取得所得應按照“財產轉讓所得”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 11,取得違約金收入是否納稅?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股權轉讓過程中取得違約金收入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6]866號)規(guī)定,股權成功轉讓后,轉讓方個人因受讓方個人未按規(guī)定期限支付價款而取得的違約金收入,屬于因財產轉讓而產生的收入。轉讓方個人取得的該違約金應并入財產轉讓收入,按照"財產轉讓所得"項目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稅款由取得所得的轉讓方個人向主管稅務機關自行申報繳納。 備注:1)個人股權轉讓過程中取得違約金按"財產轉讓所得"納稅。這里需要注意的是,股權轉讓過程中取得違約金要由納稅人自行申報,而未強調轉讓方的扣繳義務。2)小知識擴張:根據(jù)證券法相關規(guī)定:發(fā)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一年內不得轉讓。公司公開發(fā)行股份前已發(fā)行的股份,自公司股票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之日起一年內不得轉讓。 12、股權轉讓收回是否納稅問題?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納稅人收回轉讓的股權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5]130號)規(guī)定:股權轉讓合同履行完畢、股權已作變更登記,且所得已經(jīng)實現(xiàn)的,轉讓人取得的股權轉讓收入應當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轉讓行為結束后,當事人雙方簽訂并執(zhí)行解除原股權轉讓合同、退回股權的協(xié)議,是另一次股權轉讓行為,對前次轉讓行為征收的個人所得稅款不予退回。股權轉讓合同未履行完畢,因執(zhí)行仲裁委員會作出的解除股權轉讓合同及補充協(xié)議的裁決、停止執(zhí)行原股權轉讓合同,并原價收回已轉讓股權的,由于其股權轉讓行為尚未完成、收入未完全實現(xiàn),隨著股權轉讓關系的解除,股權收益不復存在,根據(jù)個人所得稅法和征管法的有關規(guī)定,以及從行政行為合理性原則出發(fā),納稅人不應繳納個人所得稅。 以上是玖邀開業(yè)網(wǎng)小編為您整理的關于股權轉讓涉及個人所得稅常見問題解答的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